一、基本情况
顺义区望泉寺村于2009年10月9日整建制拆迁转非,2019年8月回迁至龙泉苑小区,社区共有住宅23栋,90个单元门,回迁居民4525人,党员132名,村民代表41名,村党支部委员3名、村委会委员5名。曾获首都文明村、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顺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书香北京系列评选”优秀社区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做法及成效
为避免回迁小区出现“物业失管”现象,仁和地区党委立足实际,带领望泉寺村党支部通过强化组织前置、物业自治、居民共治,建立了村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文学社“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凝聚多方合力,解决回迁小区的基层治理难题。
一是组织引领促聚合,强化物业服务与村民自治高度统一。早在回迁前期,在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望泉寺村党支部就谋划成立物业公司,承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并安排2名村委会干部监督物业工作,实现回迁村民劳动就业和物业自治双融合。通过村民代表、党员广泛宣传,让居民认识到“好物业使房产保值增值”,并制定村规民约、小区管理规约等,明确居民权利义务,引导居民主动缴纳物业费,享受高质量物业服务。为让村办物业更好地服务村民,镇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对村办物业公司的筹办、招工、运营、办公场地建设等提供兜底保障。为了培养回迁居民的物业缴费意识,让居民“先尝后买”,由地区党委协调龙泉苑小区开发商北京宏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免收了回迁村民前期物业服务费。
二是规范引领助联合,实现专业管理与业主自治协同发展。针对龙泉苑小区“村民即居民、邻居即乡亲”的特点,为调动村民参与物业自治的积极性,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组建成立全区首个小区业委会,从根本上确立村民作为业主的法定地位,并引导和鼓励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参选业委会成员。2020年8月18日,业委会顺利选举成立,党员比例达到了72%。依托村党建协调委员会,建立居民议事厅,由党支部书记召集党员、群众、物业公司,共商物业管理重难点问题。2021年,共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共性问题40余件,包括:加装便民扶梯92处、铺设楼宇间过道600米、增加休闲座椅150个、为92部电梯安装阻车系统、增设电动车充电场所8处、充电口124个、新建自行车棚8处、制作提示牌、修补沟坎、加装下水井防滑减震条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党支部号召下,村内30名党员组成先锋服务队,103名党员、群众组成楼门长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社区清洁、安全巡查等工作中,切实形成了社区党群共建的良好格局。
三是文化引领强融合,引导拆迁农民向社区居民角色转变。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文化人”的思路,依靠“文学第一村”的文化品牌,发挥望泉寺文学社文化主阵地作用,不断推动社区精神风尚吐故纳新。文学社社员达到近800人,已发刊《希望》杂志64期,成为践行先进文化、引领社区风尚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望泉寺村先后建设了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村史馆、文学社、图书阅览室等阵地,结合“二月新春”“五月鲜花”“欢庆七一”“九九重阳节”等各类节日,每年组织开展文娱活动100余场。村内还创建村级报纸《望泉新风》及村级公众号,宣传村民回迁生活的大事小情,倡导维护环境、和谐邻里、好人好事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让村民切身感受回迁以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家园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向社区延伸,营造出浓厚的党建氛围,望泉寺村在回迁小区龙泉苑内的公共区域建设了约17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长廊,将党建知识、廉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元素融合,集文化学习与警示教育于一体,红色主题标识、庄重严肃的内容、简约精致的形式,让党建文化走进居民日常生活中,引导居民共同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望泉寺村党支部将立足党建责任落实,全力服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党建引领 文化凝心”思想,依托望泉寺文学社,充分发挥《希望》杂志、《望泉新风》报纸和公众号等媒体宣传作用,深挖文化内涵,持续强化望泉寺村文化品牌影响力,巩固多方合力共治回迁社区的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