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宣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强化战略布局,拓宽开放渠道,坚持壮大队伍、打造平台、促进转化,有效提升区域科创要素集聚能力。
壮大高素质青年科创队伍。持续强化与高校互联合作,通过挂职实践、柔性合作、全职引进、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壮大青年科创力量,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参与省内“人才飞地”平台建设工作,摸排上报全市6个拟入驻平台重点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对接硕博研究生来宣社会实践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2所高校来宣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宣酒博士”张温清,作为合工大和宣酒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校外导师,每年为合工大食品与工程学院培养研究生,助力完善“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和地方产业的良好对接,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青年人才23人。截至目前,全市418家企业与7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关系。
打造高能级产学研用平台。持续打造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宣建立研发中心,积极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大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开园。宣城市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宣城市安工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深耕微机电、微制造、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平台建设,黄贞益教授带领11名青年技术骨干潜心研发“3-6μm高性能锂电铜箔微轧制关键技术”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已有418家企业与7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7个。
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宣落地转化,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制度,完善“企业—政府—高校—人才”协同机制,发挥政府引导性投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参与积极性,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质效。如成立长三角新能源产业联盟、光储产业联盟等,成功举办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数字产业论坛等活动,揭榜新能源产业项目26个。举办长三角“一地六县”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会,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来宣联合举办科创成果转化主题活动的,给予一定经费资助。组织开展全市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申报工作,择优申报10个基层项目,积极争取省级专家支持。设立“长三角名医工作室”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