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现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张莎 实习生 王懿瑶)穿上军装他们保卫国家,脱下军装他们发热发光,他们是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重庆警备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举行。
无私奉献,退役不褪色
歌曲《永远是个兵》激发了在场观众情绪,四位“最美退役军人”踏着整齐的步伐上场,阵阵掌声为他们响起。他们分别是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殷其龙、大足区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缪小欢、武隆区赵家乡香房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朝林、城口县公路事务中心高观养护站站长王先涛。
退伍后,殷其龙成为一名“的哥”,他一边穿梭在城市中,一边无私帮助困难群体。他连续十余年义务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为莘莘学子扬帆助考;为了一句承诺,连续两年义务接送老人看病就医……“虽然我脱下了军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但我仍然坚信军人那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胸前闪耀的党徽引领自己继续前进。”放下话筒后,殷其龙站得笔直。
为了给家乡做点实事,黄朝林辞去国企职务,回乡当兵支书。这些年,为了建设新农村,他卖房建房、献地修路、购车送货……做了许多“败家”的事儿,乡亲们都叫他“傻儿”书记。谈到这个外号,黄朝林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很喜欢‘傻儿’这个称呼,因为这是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工作的认可。傻人,不怕吃亏,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只要村民满意。现在村子变样了,村民富裕了,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开拓进取,做社会新力量
有这样一些人,退役后成了振兴乡村的带路人、自主创业的追寻者、农业创新的探索者、技术革新的创造者,他们分别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重庆盾之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厚勇、彭水县地标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春均、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北发动机工厂汽车发动机维修工张永忠。
周厚勇是因公致腿部残疾的八级伤残军人。他身残志坚,主动放弃安排在镇政府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自主创业,进军军警防护装备行业。现在他已成功开创盾之王实业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的排爆服、防爆毯、防弹防刺服、救生防弹衣等产品,填补了国内军警装备空白。“自己受伤,让我知道防护设备对于一名战士或者对高危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加上放不下军人情结,所以,我的梦想就是能为高危职业的人员做坚强的后盾!”周厚勇慷慨激昂的话语响彻全场,让不少在场观众十分感动。
张永忠以技术匠心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岗期间,他积极组织参与技术攻关300余起,创造经济价值6100余万元,自创发动机“望、闻、听、切”经典维修法,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500多例,发动机制造过程质量问题300余起,挽回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谈及坚守技术岗位的初心,张永忠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每个岗位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关键在于你能否踏踏实实把这个工作做精做细。前几十年我认真研究燃油发动机,做出了一些成绩,现在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我还要向更多年轻人学习电气化知识。”他相信,只要坚持,再平凡的岗位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牢记使命,传承红色情怀
一张张黑白老照片闪现在屏幕上,照片中的年轻人身着军装,满脸笑容,那时他们风华正茂。舞台一角,照片中的人慢慢走到台上,随着岁月流逝,如今他们已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只是眼中的坚定没有改变。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退休教师高堂奂,曾在战场立功的他,退役后听从祖国的安排,扎根山乡教育几十年,让偏远的山区飞出了一只只“金凤凰”。“当兵,是我的责任,做老师也是我的责任,本分之内的事情,只不过是坚守职责。”
同样坚守信念默默付出的还有一群用微薄之力撑起乡村儿童教育蓝天的退役老兵,他们不顾年迈之躯成立了江津区军休“爱心代代传”工作室,多年如一日捐资助学、助困助残。今年86岁的王福容老人回想起成立工作室的原因,仍然深有感触,“向聂帅学习是江津的传统,科技强国从娃娃抓起,自己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不忍看到现在的孩子有书读不了。不管以后我们这群老兵在不在,永远都要资助下去。”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累计捐赠助学资金7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12人次,帮助123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