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田县把政治建设考察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狠抓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抓推进,求突破,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政治建设考察工作在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覆盖、常态化。
开展政治建设考察民主测评
一、指标设置清晰化,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着眼于解决以往政治素质评价粗线条、大框框,评价过于抽象的问题,结合新田工作实际,持续优化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指标设置。一是量化评价指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把领导班子从把握政治方向、加强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品德、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七个方面,量化形成了“55个是否”评价指标。领导班子成员从铸牢政治忠诚、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严格政治自律等五个方面,量化形成了“31个是否”评价指标,把相对抽象的“大概念”变成可衡量、可评定的“细指标”。二是突出一线表现。关键时刻的具体表现是干部内在政治素质的直接体现,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一线,通过看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关键时刻的具体表现事例,力求将抽象化评价转变为用事实说话,让干部政治素质标准可界定、能评判。三是坚持双向考察。细化正向考察和反向考察的评价要素,既注重通过正向指标“知其长”,更注重通过反向指标“察其短”,通过正反考察评价的相互印证,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建设考察体系,真正做到“全息投影”,对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及表现进行较为全面的“政治体检”。
二、程序操作科学化,变难操作为易操作。把政治建设考察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坚持无任用考核和年度考核、任职考察同时发力。一是细化考核程序。具体考察方式和步骤设置了前期准备、通报与动员、自评与访谈、查阅核实、分析研判、总结与运用等六大步、十七小步,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注重见事见人、知事识人,把综合分析研判贯穿其中,坚持让数据说话、用实绩作证、靠事例支撑,使干部政治素质易鉴定、易甄别、易比较。二是具化事中表现。坚持“人在事中察”,坚持把急难险重岗位、中心工作一线作为识人察人的重要考场,主动介入干部干事过程,通过认真查看领导干部近三年年度考核,重点工作成效及排名,县级以上表彰奖励,考察过程中不仅听访谈对象说,还仔细查看会议纪要等资料,从原始材料、白纸黑字中查问题、找依据,深入观察、识别其政治素养、担当精神和干事本领。三是强化多维评判。认真比对县纪委监委、县委政法委、县委巡察办等部门提供的干部监督信息,在反复比对印证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政治画像”。通过综合分析研判,分别建立《政治表现优秀干部台帐》《政治表现相对较差干部台帐》和《优秀年轻干部台帐》等管理台账。
选派的年轻干部入户开展征地拆迁工作
三、结果运用实效化,变软指标为硬指标。政治建设考察的目的,就是要把干部用对用好,达到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一是注重在干部选任中树导向。坚持把政治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实行“四个一批”,即提拔重用一批、宣传推介一批、提醒约谈一批、调整免职一批,大力选用善于学习、充满激情、敢于担当、业绩突出、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树立“政治表现好”才能“用得好”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二是注重在干部教育中重历练。坚持把政治教育作为党校培训的首要内容,每期培训组织部门安排人员全程跟踪管理,近距离看参训干部是否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针对成长潜质但还不够成熟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放到“六个一线”(疫情防控一线、乡村振兴一线、产业园区一线、征地拆迁一线、信访维稳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实践锻炼,强化磨砺磨练,确保干部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三是注重在干部管理中强倒逼。结合干部“能上能下”、交流调配等制度的落实,将干部政治建设考察结果运用到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当中,建立政治建设考察结果反馈机制,对处在“亚健康”的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提醒函询,倒逼干部及时整改提高。对政治素质确定为一般以下的领导干部,取消年度评先评优、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资格,视情况给予调整岗位、免职降职等处理,全面提升政治建设考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