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西青区亲和康园社区的一处小花园,12处崭新的便民爱心座椅亮相,成了小花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安装便民爱心座椅,看似是一件不起眼小事,却是该社区运用“串珠”协商工作法回应群众关切的一个创新,解决的是居民的“急难愁盼”。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小花园是老年人经常“到访”的地方,有时走累了想要歇歇脚却没有座椅。社区及时将居民诉求提到议事日程,经议事协商后上报街道,协调相关部门,最终满足了居民需求。
这一工作方法的精髓是,通过线上网格群与线下大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串起”民意;及时召开议事会,党员、群众群策群力,“串起”民智;发挥联建共建作用,社区党支部吹哨,相关部门报到,“串起”合力;建立督导落实机制,实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做好问题解决后的居民回访工作,“串起”责任。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把社区治理好,群众生活才能更舒心。路灯亮不亮、排水好不好、环境干不干净,从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入手,一件件解决好,工作自然就做到群众的心里。
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方法很重要,机制是关键,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向壁虚构,要有互动思维、互动机制。共建共治共享,关键是跟居民多商量,尊重居民意愿、倾听不同声音,多给居民菜单式选择,量身定制需求清单。还要让居民多参与、多监督,工作怎么做,效果怎么样,方案怎样制定、如何配合、怎么监督以及后续如何管理等细节,都要充分听取意见,凝聚大家共识,促进居民自治机制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增强互动,对准急难愁盼、对标居民呼声,一件件群众的烦心事就能转化成一件件暖心事。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