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近年来,天津不断创新完善博士后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乘风“博”浪,打造招才引智“津”名片;厚积“博”发,做大做强博士后人才“朋友圈”。
求学成长在清华、奋斗成才在北京、创业立业在武清……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赵洵身上的“标签”除了“90后”博士后、科技企业CEO,还有一个,就是地地道道的“新武清人”。
位于武清开发区的天津垠石精工技术有限公司是赵洵现在奋斗的地方,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研发。2021年4月,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子武清,正值创业初期的赵洵经过多番考察,坚定地选择入驻武清,并成为联盟成员企业之一。“今天我们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你的正高级职称破格晋升下来了!” 盛夏时节,赵洵又见到了他的“老朋友”,区人社局服务专员前来报喜。
去年年末,创业仅半年多的赵洵带领团队出征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并一举斩获全国铜奖。报名之初,赵洵心中有些忐忑:“大赛强手如云,我们‘初出茅庐’,能不能赛出水平和成绩?!”得知赵洵的顾虑后,市区人社部门主动上门,为其定制参赛指导服务,从项目展示到路演文稿,帮他们逐一捋思路、抠细节,使团队备受鼓舞。
“没想到能获奖,更没想到获奖后,政府部门还为我们4名核心成员破格晋升了职称,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听闻喜讯,赵洵激动地说起了家乡话:“安逸得很!”在他看来,这里投资环境好、产业基础佳,不仅交通便利,还有着丰富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最关键的是政府服务贴心到位,可以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以最高的礼遇、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打造人才的“心高地”。据武清区人社局副局长赵克勇介绍,近年来,武清区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作为加强人才引育、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抓手,在升级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武清人才易网通”信息系统全流程网上办理博士博士后人才租房补贴、人才贡献奖励等各项补贴,打造“保姆式”人才跟踪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1家、分站1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9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4人,累计获得专利19项,参与课题研究26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16项,有7位博士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研究范围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区内重点行业领域。
赵洵的故事只是天津博士后人才创新闭环生态的一个缩影。为了做大做强博士后军团“朋友圈”,市人社部门积极搭建人才与产业之间平台,打破基础研究和市场之间壁垒,为每一位博士后量身制定成长成才路线图。围绕人才联盟和产业链设立博士后工作平台,我市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向产业集聚,今年推荐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5家,累计达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8家、创新实践基地97家。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邀请到拾起卖公司等5家企业负责人,他们携23个前沿技术项目广发英雄榜,如果您感兴趣,可以通过线上互动或线下留言与我们进行交流……”日前,在北方人才市场中天人力直播间,作为第三届天津市“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博士后揭榜领题赛直播推介压轴活动,“现代农业与食品+节能环保”专场圆满收官。大到国之重器,小到触手可及,每一个参赛项目都绽放着非凡魅力;一批批博士、博士后人才满怀激情走进直播间,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算上之前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专场,接连六场‘摆擂’共吸引6万余人在线访问,参与揭榜项目总人数超过300人,8月中下旬,我们还将进行决赛,选出优胜项目,让人才更好的赋能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田海嵩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博士后更好的创新创业,市人社部门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科创贷”“揭榜贷”等政银服务举措,通过企业科技含量、发展状况和运作方式,精准制定贷款支持政策,促进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高层次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智囊团’,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探索创新更好、更优、更高效的服务机制与形式, 坚持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妙‘用才’,让天津成为天下英才成就梦想的热土,为我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跑。”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