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重塑工作机制、强化岗位职责、靶向精准施策,着力破解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激情不高、难题破解不优、发展路子不宽等问题,让第一书记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
黄甲岭社区第一书记周名杰手持民情日记走访村民
一是重塑机制,变“要我干”为“主动干”。一是实行双向选择机制,逐村梳理形成“需求、问题、责任”三张清单,党员干部根据“三张清单”揭榜挂帅,实现精准配对。针对软弱落后、低星级村,由县委组织部从县机关部门中择优选派党员骨干担任第一书记。二是推行“518”全科干部工作机制,即每周5天,每1名第一书记在村工作8小时以上,实现干部由“驻村”向“包村”转变。同时,为第一书记配备一本民情日记,要求年内访遍农户,绘制“民情地图”,切实根治“走读”现象。三是出台《江永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保障,同时,建立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待得住。
高家村第一书记廖湘辉邀请农业专家在种植基地传授葡萄栽培技术
二是靶向施策,变“形式干”为“实质干”。一是通过“例会+学习”模式,邀请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一把手”、行业专家教授等,为68支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业务培训189场次,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破解在垃圾处理难、家庭用水难、产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增收难等问题3755个。二是紧扣产业振兴,以“例会+实践”模式, 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走出去引进企业进村办厂12个,与5家企业签订《村企合作协议》,发展企业种植基地2万多亩,聘用农民工超过1.7万余人次,助农增收7500万元。三是通过智慧党建系统实现日常管理,进一步优化党员教育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监管等重点模块,实时跟踪第一书记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的工作情况,工作开展情况一目了然。
瓦扎湾村第一书记李冯义组织人员实地调解山林权属纠纷
三是强化履责,变“盲目干”为“精准干”。一是针对经济相对薄弱、新村融合较差、产业发展滞后等“软弱村”,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制定“一村一方案”,带领开展攻坚提升行动。县委组织部定期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工作交流会,凝聚各部门合力,协调解决村级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二是探索建立产业振兴党建联盟,由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党建联盟召集人,牵头抓好乡村振兴项目推进和管理,每周到项目一线组织召开议事会,现场办公解难。三是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行由驻村第一书记、镇村干部、法律顾问、联系党员和矛盾主体的“话事人”等组成的“4+N”组团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