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走进杨家泊镇,一幅生态宜居、村美民富的新农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整洁的农家院落里种满了花花草草……推门见绿、开窗见花,抬头赏景、起步闻香,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这些变化正是天津滨海新区杨家泊镇在乡村治理中找准定位,以党建引领有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成果。
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包保能效
基层稳,则大局稳;基层安,则社会安。杨家泊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工作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今年以来,杨家泊镇部署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党建先行”,强化党对包保工作的领导,首次推出“党建+服务”融合包保模式,在“变革”中谋求高质量发展,以“务实”的作风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包保工作“引领”能效。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基层党建包保模式,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基层党建工作网络,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全覆盖。包保党支部定期向党委汇报包保工作进展,狠抓落实。镇主要领导作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动员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好包村工作。成立13个5—11人的工作组,组长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包村工作组组长为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包村党支部与村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包村党支部与工作组协助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每月不少于1次;包村工作组到村工作,每月不少于2次。
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治理水平
为确保包保工作发挥实效,杨家泊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原有包村组包保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机关党支部与村党组织共建包保模式,即杨家泊镇机关13个党支部,对应包保镇所属13个村,实行党组织结对共建包保模式。
杨家泊镇打破“包保”即“帮扶”的思维定势,大兴“调研”之风,由以往的“产生问题之后再调查解决”转变为“通过预防调查及时发现隐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融入基层,通过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村情民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此外,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强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协助各村加强产业定位分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见实效。
转变包保作风 真抓实干到位
杨家泊镇进一步推动包保工作作风向“实”转变。由“包保到村”延伸至“包保到户”,将包保户由“困难群体”向“致富能手”等对乡村振兴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的人群拓展,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村内现有人才资源,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由“包村领导发挥主要作用”逐渐向“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转变。增加包保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压实包保责任,充分挖掘干部潜力,进一步培养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由“整体推动落实”向“清单式项目化落实”转变。包村党支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根据调研结果协助包保村确定年度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协助各村争取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源,重点突出地督促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记者 刘芸)
来源:滨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