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漷县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七有”“五性”,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扎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架起为民办事“连心桥”,将问题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建章立制层层压实责任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党政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会商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等工作制度,压实“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包片)领导-科室负责人-包村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五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五定”责任(定承办单位、定包案领导、定工作人员、定工作目标、定办结时限),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部门推动、部门协调联动、问题多元化解、群众舒心满意”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治理深化“未诉先办”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建+网格”工作思路,以“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机制为载体,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三网融合共治”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政策理论下网格、工作力量下网格、服务管理下网格,上门问需、上门问计、上门解难题、上门送温暖,党建结对、产业发展结对,织密“党建网格”、织细“村居网格”、织牢“功能网格”,切实强化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作风,充分凝聚市区镇三级合力和社会优质资源,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尽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化解在家门口,实现被动接访向未诉先办转变。比如,漷县镇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坚持每周三常态化下村(社区)开展安全检查、人居环境整治、接诉即办等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凝聚镇村合力解决重点问题。同时,漷县镇司法、安监、环保、林业、水务、城管、社保等专业力量入驻网格,多措并举充实网格力量,主动上门服务,最大程度将专业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三、坚持系统治理,以多元化解确保群众满意
坚持系统治理工作理念,注重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工作机制,以综合施策、多元化解、标本兼治推动“事心双解”。
事前预防,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研判、排查、预警”“三管齐下”的工作机制,做到村(社区)每日一分析研判、镇每周一分析研判,坚持“常态排查+动态排查”相结合,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深化普法信访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事中化解,强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立健全“人民法庭-镇职能科室-村(居)委会”联动衔接机制,实现在老百姓家门口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不伤和气、多方共赢的纠纷解决方案。事后回访,确保群众满意。制定回访制度,相关部门对所调处的矛盾纠纷,在结案一个月后组织人员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全面掌握当事人对调处结果的满意程度、对调处的意见和看法等,真正实现案结案了、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