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顺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严格对标驻村五项“重点任务”,聚焦队伍管理、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全力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的驻村“尖兵”。
抓队伍管理提质效。坚持从严、从紧、从细原则,在驻村队伍管理机制、督促检查、考核评价上出实招、出硬招,提升“助村”质效。管理机制“科学化”。印发《永顺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监督机制,通过村(社区)日常监督、乡镇直接管理、县驻村办备案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方式,做好工作队日常指导、管理、考核、监督、服务。日常监管“严实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通过“定点暗访、夜查走读、联合指导”模式,对工作队到岗到位、工作落实、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调研,倒逼工作队严守工作纪律。建立完善淘汰制度,对驻村情况差、履职能力差、群众不满意等情节严重者进行召回处理。考核评价“精细化”。实行驻村办为主、乡镇为辅的“双重”考核机制,采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考勤+考绩”相结合模式,按照工作队“四个等次”、工作队员“四个等次”考核标准,对工作队及工作队员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
抓教育培训强本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采取“沉下去、请上来、带出去”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助推驻村工作队员强理论、拓视野、补短板、壮精骨,提升“助村”本领。教育培训“沉下去”。将全县23个乡镇划分为8个片区,按照“1+X”联系指导模式(即1名县驻村办干部负责联系指导2至3个乡镇的工作队),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下沉村(社区)现场指导理论学习宣讲、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教育培训“请上来”。把全县218支工作队、648名工作队员“请上来”,采取“内聘+外请”方式,构建州县专家、优秀第一书记、本地“土专家”为一体的讲师队伍200余人,精心设置乡村振兴、基层党建、集体经济、驻村帮扶等方面课程,按照“定时间、分批次、全覆盖”授课要求,为工作队充电赋能。目前,已开展乡村振兴等业务培训20余次,培训1万人次。教育培训“带出去”。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自主学习能动性,结合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采取“沉浸体验+交流研讨”方式,先后组织3000余人次前往十八洞、菖蒲塘、塔卧、茨岩塘等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及场坪村、黄金村等示范村参观学习,在身临其境中开阔思维视野。
抓激励保障激活力。深化待遇保障、关心关爱、宣传表彰、提拔使用等优待措施,全力激发驻村工作队员“助村”热情。让生活有“劲头”。优化驻村工作待遇与福利保障,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助、100元通讯补助、高额人身保险及每年免费健康体检等,为每名队员定制“保障套餐”,确保工作队员“驻得了村”“安得下心”“干得了事”。强化驻村经费保障力度,根据2人村不低于3万元、3人村不低于4万元标准,充实驻村工作经费。让心里有“甜头”。健全人文关怀帮扶制度,按照“一对一”模式,由派出单位领导干部定期与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基本情况、激励担当作为。同时,对生活存在困难、遭遇突发变故队员,由派出单位及时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让未来有“盼头”。深化驻村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的队员“培养储备一批、表彰奖励一批、宣传报道一批、提拔使用一批”,让队员干事有劲、“助村”有力。去年以来,已有100余名优秀队员得到职级晋升、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