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之声

百年信物 | 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自主创新永无止境

发布时间:2021-06-05 04:33:15 作者:admin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八一号”

  1952年7月26日傍晚,在青岛四方铁路机厂(今中车集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南广场,人们翘首以盼的汽笛声伴着隆隆的车轮声由远及近,一位试车员等不及机车入厂,就跳下车来挥着胳膊朝大家高呼:“跑得很好!跑得很好!”那一刻,整个广场沸腾了,人们既欢笑又热泪盈眶,高亢的汽笛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机车的历史结束了!为了向即将到来的建军节献礼,这台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被命名为“八一号”,随即开赴抗美援朝战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中华儿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时值抗美援朝关键阶段,中国却还没有自己造的机车,工人们只能使用外国的旧零件对机车进行组装和修理。至1949年,全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机车型号多达198种,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共产党人不信邪不怕邪,只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下定决心将这顶帽子甩出去。1952年,朱德视察青岛四方铁路机厂时,提出“四方机厂工人要为中国人争气,造出自己的国产机车”,我国自主制造蒸汽机车的征程由此开启。

  中国共产党从来都善于带领人民群众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她能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也肯定能用自己的双手造出属于中国人的机车。制造机车不懂怎么办?只能自己争分夺秒学习、摸索,试验、改进。为了制造出自己的机车,围绕部件的技术革新很快在工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一场场“扫盲班”“诸葛亮会”,更多人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工人们废寝忘食、吃住在厂里,干中学、学中干,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来,自主研制生产大大小小的零件达1万多个,终于将制造中国机车的梦想变作了现实,这是中国机车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的觉醒。“八一号”机车在此后几十年岁月里,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角落,直到1992年才光荣“退休”。

  国之重器,来之不易,自主创新也永无止境。回首神州沧桑,中国铁路从100多年前的“零公里”,已发展成如今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大动脉,中国机车也从1万余个零件的“八一号”,发展到50余万个零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巨大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的飞速发展,“万国机车博物馆”一去不复返,高铁更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涌动,这就需要我们笃定心志坚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在关键技术上不断锤炼,解决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问题,力争拥有更多的非对称性“杀手锏”,勇于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用自力更生的步伐朝着科技强国迈进。还需要我们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壮大新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让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党史百年,初心不变,信物是见证者,让后来的人汲取无穷精神力量。祝融登火、嫦娥落月、北斗组网、天眼探空、超算发威……新时代薪火相传的新成就更添生动注脚。我们始终保持自主创新的勇气和锐气,持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敢于善于开新局、越重关,就一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行稳致远。(蔡相龙)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06/t20210604_24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