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浓缩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城市精华,其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市场经营主体密度、路网密度高,全面治理面临不少挑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巩固拓展既有优势、开辟塑造新优势,围绕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的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新机制、高品质生活新模式、高效能治理新体系要求,从五个方面的转变,努力交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渝中答卷”。
坚持党建统领,推动碎片化管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党建统领体系重塑,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委员会,推动体系重构、模式重构、格局重构、流程重构。党建统领力量汇聚,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基层治理核心作用,发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治理。党建统领机制建强,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优化“党建+”“吹哨报到”“民呼我为”等机制,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实践案例。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信息化治理向智慧化治理转变。推进算力注智,推动视联网技术融入治理内核,依托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将算力转化为治理能力,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推进设施升级,推动区街两级城运中心良好运行,增强数据归集、城市体征监测等能力,完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体系。推进场景集成,以人员密集场所管理数字化等为重点,加快多个关联“一件事”向综合场景集成,破解治理主体、资源、场域“三个碎片化”。
筑牢城市生命线,推动脆性安全向韧性安全转变。提升硬件增强韧性,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完善交通、市政、消防等基础设施,提升水电气讯等韧性,确保日常情况下高效运行、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优化软件延展韧性,重塑“大综合一体化”机制,构建“街道主导+部门协同”治理体系,搭建“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最小应急单元体系,推动治理走向整体协同。
厚植文化基因,推动人文之美向人文之治转变。以母城文脉浸润人,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母城文脉,让看得见的文物触动人、看不见的历史吸引人。以文化服务感染人,迭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推出一批特色群文品牌,让基层善治更有内涵。以时代新风引领人,深化文明实践,擦亮“行走的思政课”等育人品牌,为治理注入文明力量。
注重共治共享,推动传统“小治理”向全景“大治理”转变。拓展生产新空间,围绕“4311”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商务办公、居民生活、旅游观光适度分流分区,实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塑造生活新空间,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6个更高水平的“10分钟公共服务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治理。构建生态新空间,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探索绿色金融改革等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
(作者: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