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政讯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纪行|川西万色皆图景

发布时间:2024-08-18 11:49:19 作者:admin   来源: 七一网

  

  

  在四川省辽阔的大地上,甘孜藏族自治州拥有众多顶级自然风光。

  这里山川壮丽,以“蜀山之王”贡嘎山为傲,雅拉雪山、格聂山、雀儿山等群峰并峙;这里河流奔腾,大渡河的险峻、金沙江与雅砻江的浩渺、鲜水河与理塘河的蜿蜒,共同编织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这里名城秀丽,“情歌之城”康定、“高原江南”巴塘、“天空之城”理塘,让人心生向往;这里路路通达,国道317线、318线、227线等公路的铺设,不仅连接着辽阔的地域,更串联起一条条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长廊……

  山河万色,只此甘孜。如今,它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述说着色彩缤纷的大美故事。

  

  建“红”色通途大道

  7月12日一早,从成都市出发,一路向西,我们首站到达甘孜州泸定县。

  在甘孜州的壮丽画卷中,泸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们出川入藏的必经之路上。

  穿行其间,目之所及不仅有旖旎的高原风光,还有饱含革命文化内涵的泸定桥与宏伟壮观的“川藏第一桥”——兴康特大桥。路和桥,对于泸定人而言,不仅仅是通行的工具,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兴康特大桥这座位于泸定桥上游5公里处的世界级大桥,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大渡河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真是壮观啊!”我们一行人不由得发出感叹。

  兴康特大桥是一座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全长1411米,不仅拥有抗地震烈度9级的强大防御能力,还有着双向4车道的宽敞设计,是雅康高速泸定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近距离感受这座大桥的宏伟,我们跟随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世佳来到桥上参观。

  站在桥面上,我们能感受到此处的风力之大是在地面上所不能比拟的,甚至有点让人害怕。李世佳解释道:“因桥位于河谷之中,瞬间风速能达12级,工人在桥上施工,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吹进深不可测的峡谷中。为了抵抗峡谷的大风,施工队伍自制了测风系统,只要风速超过6级,工人便停止施工。”

  就是在这样极端的建设环境下,兴康特大桥建设者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技术,克服了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复杂风电场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历时4年成功完成大桥修建,结束了康定市不通高速的历史。

  这条“云端天路”的建成,使四川高速公路实现了从平原向高原的跨越,让成都至康定的行车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融合。李世佳说:“能参与雅康高速的修建,我很骄傲。”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是甘孜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地经济多样化发展中具有“撬动”和“兜底”的显著作用。

  

  塑“墨”色文旅招牌

  离开泸定县,沿着川藏公路北线的国道317线,我们一路飞驰,来到有着“藏族民居艺术之都”美誉的道孚县。大自然馈赠了这里雄伟的雪山冰川、碧绿的高原湖泊和神奇的墨石公园。

  此时正值暑假旅游旺季,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园中各自忙活的村民和自由奔跑的野生动物无不彰显着这里旅游业的风生水起。

  “早就听闻墨石公园的美,身处其间简直像置身于外太空,太值得来了。”慕名而来的上海游客王曼玲感叹道。

  其实,昔日道孚县仅仅依靠传统农牧业举步维艰,并未好好利用这些天赐的旅游资源,村民们生活普遍艰辛。

  2016年,一场由道孚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的改革计划悄然拉开大幕。当地引进甘孜州众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道孚县八美镇墨石公园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这一创举不仅塑造了道孚县墨石公园的文旅品牌,更以“公司+旅游+合作社”的创新模式,激活了当地经济的一池春水。以此为契机,道孚县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甘孜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做靓文旅品牌。从九龙县伍须海到新龙县红山,从稻城县亚丁村到丹巴县甲居镇,一系列文旅品牌的璀璨绽放共同谱写了甘孜旅游的辉煌篇章。

  

  传“金”色文化品牌

  沿着国道317线继续前行,我们抵达了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巴塘县。自古以来,这里便有“高原江南、弦子故里”的美誉。

  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巴塘儿女孕育出了一种集诗歌、琴韵、歌声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瑰宝——巴塘弦子。

  谈及巴塘弦子,就不得不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扎西。

  7月13日清晨,我们来到巴塘弦子的教学点之一,巴塘县人民小学,远远就看到王扎西在教学楼外的院坝上弹唱着巴塘弦子。只见他手持色彩斑斓的“毕旺”(胡琴),左手手指在琴弦间轻盈地跳跃,右手持琴弓自如地滑动,悠扬的弦子声随之响起,穿透高原的宁静,直冲云霄。浑厚有力的歌声与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讲述着新时代巴塘的故事,让人心旷神怡。

  王扎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毕旺”制作大师。他告诉我们,早期的“毕旺”制作简陋,琴筒多由牦牛角制成。如今,为了满足舞台表演的需要,他在确保音质的同时,还注重乐器的美观,常常邀请藏族画家为“毕旺”上色。30多年来,王扎西亲手制作了4000多把“毕旺”,为巴塘弦子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现在,巴塘弦子的传承队伍已经涵盖了老、中、青、幼四代人,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在巴塘县城,从“金弦子大道”到“金弦子大酒店”,无一不彰显着巴塘人对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据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方面,近年来甘孜州加大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补助力度。同时,当地还加强非遗文化交流,例如,高水平举办“浙江—甘孜非遗保护交流活动”,持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走出一条特色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优“绿”色文旅产业

  我们来到此行的最后一站——理塘县,这座被誉为“天空之城”的县城,四周雪山巍峨、草原辽阔,每一处风景都似精心绘就的画卷。

  晨曦微露,理塘的仁康古街上已是一片忙碌景象。牦牛肉火锅店老板谭英已经来到农贸市场,精心挑选着当天最新鲜的牛肉。在这里,农业与畜牧业作为传统经济支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然而,理塘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2018年,一场文旅产业的变革悄然兴起。理塘县将文旅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斥资近8000万元,精心打造了勒通古镇景区,让古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民宿与餐饮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理塘小伙”丁真珍珠在网络上的意外走红,让这座小城成为万众瞩目的“网红”城市。

  流量的红利迅速转化为理塘县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千户藏寨”资源以及黄正清将军故居、仁康古屋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塘县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和休闲体验街区,成功将“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推向了国家4A级景区的行列。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点亮了理塘的经济版图,更照亮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致富之路。在国道、省道沿线,戈村、甲洼等7个乡镇的约2000名农牧民通过“牧旅融合”“农旅融合”等创新模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牧民扎西顿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说:“自从在牦牛养殖产业园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我就实现了收入翻番,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现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展望未来,甘孜州的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已然铺展开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县(市)都仿佛是一个开放式的大景区,它们相互串联,共同构筑起全域布局、多级联动、一体化推进、全要素配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助推着甘孜州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676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