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审旗图克镇扎实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力量共融等方式,蹚出一条联营增收、人才带动、共富共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绘就一幅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乡村共富新画卷。
组织链探索共富新路径
如何做好村村党建共富这篇文章,为强村富民注入动力?图克镇指导全镇10个嘎查村共同出资成立内蒙古鸿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明确党建共建“共富公司”举措,建立董事会运营机制、权限和资金、资源运转体系,涉及公司建设、项目投资、集体组织成员切身利益以及需要跨村域协调解决的事务,全部履行董事共商共议程序。同时,建立强村书记帮带制,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帮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共谋发展出路。
“共富公司”采取“党支部+村投公司+驻地企业+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10个嘎查村各占股10%。“共富公司”创新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建立项目备案、项目承揽、人才培育、激励考核、审计监督等管理机制,让国有、集体资产“活起来”,实现滚动式发展,确保“共富公司”依法运营、行稳致远。2023年,“共富公司”承接镇区生活垃圾处置、雨污水管网维修、呼吉尔特工矿服务区绿化美化工程等合作项目16个,公司经营性收入超1200万元,按股份合作关系向10个嘎查村分红纯收入300万元。今年以来,“共富公司”经营性收入达2780万元,经营性纯收入达660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联营,“共富公司”是图克镇合作共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图克镇通过举办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比武争星”,召开包联驻村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大队,建立强村带弱村、强企帮弱村的党建共富合作关系等,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对互促、互利共赢,实现握指成拳、抱团发展;通过以党建共建为统领,立足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统筹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农业院所、集体经济组织等作用,持续释放1+1>2的共富效应。
产业链激活创富新引擎
一个个村党组织领导下的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一个个集体经济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混合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在图克铺开。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图克镇积极推行“党组织+产业链”模式,创新探索工业反哺、资源开发、服务创收、联合发展等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构建“一核四区五体系、四大产业十基地”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600万元,经营性纯收入突破2500万元,10个嘎查村经营性收益均突破100万元。今年以来,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达1154万元。
在工矿企业集聚的嘎查村推行“集体经济公司+驻地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坚持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在呼吉尔特村建立羊肚菌种源基地,在乌兰什巴台村、陶报嘎查建成生物质颗粒厂;在图呼勒岱嘎查、黄陶勒盖嘎查、大牛地村引入娟姗奶牛、黑安格斯牛、辽宁绒山羊,推行“党支部+企业+农牧民”发展模式,完善乳制品公司、嘎查集体和农牧民三方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如今,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实施,一个个关键项目实现突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链聚合带富新优势
根植于乡村沃野的“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垄的“田秀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图克镇把引育“新农人”作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引领更多“90后”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乡贤能人、大学生创业者争当“新农人”。
围绕全镇细毛羊、绒山羊、肉牛和生猪等6个重点养殖项目,引进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农牧领域专家团队3个,重点攻关饲草料配比、优势种多胎繁育等难题。结合羊肚菌种源研究、生物质能源研发、传统奶制品等特色产业,成立拥有12名博士、8名硕士的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成立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依托优质农业企业、村级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载体,创设一线课堂,以专家蹲点、技术咨询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新农人”成长成才。
同时,图克镇聚焦产教结合,聘请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云南大学和竞争力智库等5所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赴田间地头、大棚厂房内开展典型农村牧区案例调查研究和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研究、创业型“新农人”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利益共享。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