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董箐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龙群峰带领董箐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干部聚焦抓党建、促脱贫、促治理、促振兴“一抓三促”工作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董箐实际的发展新路子,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治理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今,董箐村逐步实现了基层强起来、村庄美起来、山头绿起来、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
从“强双基”看基层党建“新气象”
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非常得力的村支书。1998年龙群峰担任董箐村副主任,一干就是10年。2008年原董箐村、高峰村整合成新董箐村后,龙群峰开始担任董箐村党总支书记,2021年村级换届龙群峰再次当选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26年的村干部任职经历、16年的村支书岗位磨炼,让龙群峰成为引领全村319户1364人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主心骨”,成为推动“强双基”措施落地见效的“实干家”。
茶马镇现有12个村(社区),是晴隆县村(社区)最多的乡镇。2020年5月,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组织任命龙群峰担任茶马镇党委委员,镇党委明确其分管水务工作并担任董箐村、青山村、大田社区三个村(社区)的指挥所所长,统筹推进三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在纳晴高速茶马连接线19.2公里的快捷通道建设当中,龙群峰再次攻坚克难、带队征拆22户民房,为纳晴高速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1年以来,董箐村党总支按照发展党员规程,督促指导高峰、董箐两个支部发展年轻党员4名,现有入党积极分子2名,不断改善党员结构,稳步提升村级“三支力量”建设质量。
“只要党委政府有号令,我都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龙群峰语气坚定地说。
2000年1月出生的董箐村副主任、董箐村党总支书记后备力量周贵林表示:“我将为村里多干实事,为群众多办好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全村党员群众。”
从“石漠化治理”看产业发展“新突破”
为推进石漠化治理,让5000亩荒坡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8年以来,董箐村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石漠化山头建设2800亩水保林和2200亩经果林,逐步让山头绿起来、让群众富起来。
“与此同时,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合作社向农户租地252亩,投入60余万元开垦土地种植有机白茶252亩,每年带动群众就业60余人;推动3名大户租用土地种植烤烟438亩,带动50余人就业,农户通过出租土地和就业增收。”龙群峰说,白茶产业预计明年开春可以进入首采,第一年预计可以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盛产期每年可以创收10万元。
“接下来,管好茶园后,我们还预计按800元每亩的价格将茶园返包到租给农户管理,推动党员大户和农户建设小作坊,推进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龙群峰说。
近年来,董箐村依托大水面养鱼、商铺出租、生态养牛等项目分红,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8.5万元。为推进脱贫成果巩固,该村还积极动员39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着力解决土地撂荒等问题,有效拓宽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路径。
从矛盾“零上访”看乡村治理“新路径”
治理的核心其实就是服务。推进乡村善治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董箐村全面深入了解全村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建立健全支书联村、委员联组、党员联户“三联”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机制,推进“源头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实地采访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董箐村针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困难诉求,采取排查见台账、调处见现场、包保见行动、化解见结果、回访见记录“五见”措施,推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乡村治理取得了新成效。
“2022年至今,董箐村着力推动乡村善治,有效化解土地纠纷、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等60余起,近三年来实现了矛盾纠纷‘零上访’目标。”龙群峰说,通过探索实施“三联五见”工作方法,我们村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更加十足。
与此同时。董箐村还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划定网格27个,组建网格党小组7个,引领全村49名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累计走访服务群众218户1074人次,着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持续帮助群众办实事30余件,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干群“零距离”看乡村振兴“新风貌”
2023年6月以来,为推进环境卫生“整五脏治八乱”工作,董箐村采取党员示范、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户与户互评、组与组互评“双向互评”工作,排名第一的村组和农户分别授予红牌和流动红旗,对排名倒数的村组和农户发放黄牌予以警告,组干部、包组干部作表态发言。每轮从党员户、脱贫户、一般户中评选6户环境卫生示范户,并奖励四件套等物资,推动群众自觉形成整治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推进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董箐村通过“村规民约”对学生家庭进行约束;积极整合帮扶单位资金和社会资金对2023年以来考取二本以上的27名大学生予以资助。着力加强“三支队伍”“四乡人才”建设,全村有篾匠、瓦匠、石匠、酿酒师等乡土人才100余人,其中酿酒农户40户,户均增收2万元。
组织有号召,党员有行动。作为高峰党支部书记、民生监督员的周守伟,在做好村级事务的同时,他带头养猪130余头,种植玉米57亩,带动13户农户养猪养牛,有力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2012年后,黔西南州电信公司结对帮扶董箐村,帮助我们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活动室建设、4G基站建设、服务群众等投入资金数十万元,帮助村委会建设了4G专网,我们用网免费,办事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龙群峰说。
采访手记:一个人引领一个村,一个村见证一个人。10月中旬,我们带着期待走进董箐村,来到村党员活动室,同村支书龙群峰、驻村工作队及部分村“两委”成员促膝长谈长达3个小时。无论是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3+1”保障,还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龙群峰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走进有机白茶基地、水保林基地和经果林基地,曾经的荒坡荒山正摇身变成董箐群众的“金山银山”,当前龙群峰正带领群峰周围的群众发展产业、推进就业,让当地群众鼓了腰包、穿了新装、换了新颜。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董箐村党总支先后获得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龙群峰也先后获得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全县禁毒工作先进个人、茶马镇优秀党组织书记和优秀指挥所所长等荣誉称号。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以龙群峰为领头雁的村“两委”班子及全村党员群众信心满满。
信息来源: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罗开峋
二审:李莹贤
三审:赵一飞
编辑:彭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