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这批的征地补偿款您收到了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都在村里公示了吗?……”这是来安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协作区成员在汊河镇黄牌村开展交叉监督的一幕。
为有效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力量资源,全面激发基层监督活力,来安县纪委监委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利于工作”的原则,在12个乡镇之间设立2个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同时组建交叉监督组,避免当地人监督检查当地事,织密基层联动监督网。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协作区组织领导,县纪委监委及时调整协作区管理架构,由县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全面负责协作区工作,两名副书记各分管一个协作区。同时,将协作区原“1+1+6”人员配备模式,扩充为“1+4+6”模式,即统筹县纪委监委2个纪检监察工作室、6个纪检监察室和12个乡镇纪委力量,按照1名纪检监察工作室主任+3名纪检监察室主任和1名驻点乡镇纪委书记+6名乡镇专职纪检干部结构,配备22名协作区成员,进一步增强监督力量。
为增强协作实效,还将协作区成员组成12个协作小组,在保证人员相对固定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异地交叉监督检查,增强监督实效,有效破除“熟人效应”。“去哪个地方开展交叉监督,都是由协作区统一安排,我们提前都不知道。”第三交叉监督组成员小王说,“当然,这样也避免了熟面孔、讲人情的干扰,使得监督检查更有实效,对提升纪检监察部门的公信力和威慑力也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收到‘提级监督’村的问题线索后,抽调了委机关纪检监察室骨干力量,组建调查组,通过调查核实、召开问题线索分析研判会等对问题线索进行办理,后续根据办理情况开展相应的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案件查办的综合效果。”第一纪检监察协作区主任王修发如是说,协作区统筹协调纪检监察精兵强将,由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协同办案,整合了力量资源,提升了监督执纪实效。据统计,协作区成立以来,共召开工作例会46次,排查问题线索46条,处置问题线索14件,开展走读式谈话100余次,立案12件,提出处置建议26人次,开展监督检查60余次。
“下一步,我们要完善协作区、乡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三级联动机制。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在协作区指导下,在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上再发力、再突破,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实效。”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滁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