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时评

年终考核莫让“亮点”变“量点”

发布时间:2024-12-24 23:38:48 作者:admin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饭菜香不香,全看尾火旺不旺”。每至年终岁尾,年度考核接踵而至。借考核之“标尺”,梳理“亮点”,激励干部勇担职责,为年度工作添上“最后一把柴”本是应有之义。然而在基层减负的大势之下,“亮点”异化为“量点”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亟待关注并加以匡正。

  考核重“量”轻“质”,将使基层陷入形式泥沼。一些上级部门在考核时,片面追求“亮点”工作的数量多寡,忽视其实际品质与效益。基层单位只能忙于制造数据、堆砌材料,变“亮点”为“量点”,形式主义由此泛滥,基层干部也被繁杂事务束缚。要聚焦年度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综合考虑不同单位的职能特点以及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标准。精准考核,减“量点”虚数,增实“亮点”。让考核“扁担”两端平衡,一头挑起“量”,一头担住“质”,促考核全面而有效。

  “量点”为王,会使干部沦为考核的“囚徒”,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难以激发。考核的“量点”倾向,使得基层干部像旋转不停的“陀螺”,被迫将精力分散到追求数量上,无暇去干实事创新意,更无暇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长此以往,基层干部的努力与回报难以匹配,将抑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工作实绩实效,不能简单通过台账材料决定考核的优劣。要运用实地勘察、民众评价、数据研判等方法,深入产业、项目、强边固防一线,倾听干部群众声音,用实绩印证干部和被考单位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

  “量点”引发攀比,将使区域发展失衡加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差异巨大,用“一刀切”的考核标准使得落后地区忙于应付考核,难以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要制定因地制宜的考核方案,综合考量当地发展要素与现实情况,引导基层打造自己的工作“亮点”,在创新层面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区域间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年终考核应成为基层进步的助力,切不可让“亮点”沦为“量点”。

  骆盈磊(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20/4664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