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访谈

宣城市:打造开放型“社会大学” 筑牢区域性“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22-06-24 10:49:43 作者:admin   来源: 安徽先锋网

  1.jpg

  专稿: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校地合作,共育青年人才,助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致力于将宣城打造成为开放型的“社会大学”,探索出一条校地协同、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培育出一支信念坚定、奋发有为的青春铁军,为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和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秉持开放理念,聚焦“育人”这个根本出实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地方是人才成长成功的“沃土”。宣城市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育人理念,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本土资源,通过建立工作体系、丰富培养内容、实施分类培育,构建形成社会育人的“宣城格局”。多方联动构筑制度体系。重点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2个核心产业和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精细化工、文房四宝、绿色食品、大健康等8个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提升校地共建水平,持续强化各类人才引进培育,推动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指导、高校协作、人才支持”的联动育人体系。注重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对接高校、大力开发岗位、积极引育人才,逐步健全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引育用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培养锻造思想能力。突出青年人才理想信念教育,打造校园外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充分运用泾县新四军铁军精神等本地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红色主题教育课程,编排精品研学旅游路线,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项目调研和考察研学等,让大学生在红色教育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突出青年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启动建设长三角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基地,通过定期发布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持续跟踪培养,每年吸引1万名以上高校大学生来宣开展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助力青年人才在基层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人民中绽放。分类施策搭建成长阶梯。深入实施“青云计划”,推进人才培育“十大工程”,围绕服务科技创新驱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各类行业领域战略目标,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深化、三年见效”要求,分类提出人才培养规划,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搭建起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教育人才、医药卫生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等10支人才队伍的成长阶梯,为各类人才在宣城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事业平台。

  

  健全开放制度,紧抓“就业”这个核心办实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质量就业不仅是高校育人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大学”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宣城市始终着眼人才就业最关心的问题,与高校精诚合作,以最实举措解决青年人才的急难愁盼,通过健全惠才政策、开展引才活动、优化人才服务,持续涵养拴心留人、近悦远来的就业生态。用好惠才“工具箱”。以开放视野制定战略性人才政策,出台实施《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奋力打造皖南区域人才高地的意见》、宣城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政策。升级产业人才政策,出台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8条”,吸引产业人才来宣就业,为人才就业提供安居保障、薪酬补贴、金融扶持、引才奖励等8个方面25项支持政策,博士、硕士、本科生获得各类补贴分别提高1.8倍、2.4倍、1.5倍,并首次为专科生提供薪酬补贴,逐步形成区域人才就业政策比较优势。强化引才“磁力场”。以开放胸怀招揽青年才俊,大力推进“万名大学生引进工程”,定期开展党政领导带队招引大学生工作、“组织部长高校行”活动,依托驻外机构等在高校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15个。连续两年举办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会和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进洽谈会、云聘会,省内外150所高校师生33.32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活动,52.73万余人次参加线上招聘,每年招引1万名以上大学生来宣就业。强化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等高校合作,创新推广“政聘企培”等人才引进新模式。涵养人才“生态圈”。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带头推动校地合作、人才就业工作。以开放服务落实人才就业保障,健全人才就业政策落实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将人社、科技、教体、卫健等12个部门就业服务事项“打包一件事”办理,实行“一窗口受理、一对一服务、一站式办结”。建成启用“宣城—高校人才创新资源网上对接平台”和“实践青春扬帆宣城”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助力“互联网+就业”。建立“宛陵优才卡”制度,为持卡人才提供子女就学、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9项优质服务,有力促进人才在宣就业创业。

  

  拓宽开放渠道,深推“科创”这个关键求实效。加快建设人才高地,需要集聚大量科学技术和创新要素。宣城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强化战略布局,拓宽开放渠道,坚持壮大队伍、打造平台、促进转化,有效提升了区域科创要素集聚能力。壮大高素质青年科创队伍。持续强化与高校互联合作,通过挂职实践、柔性合作、全职引进、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壮大青年科创力量,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如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宣酒博士”张温清,作为合工大和宣酒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校外导师,每年为合工大食品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学、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研究生,助力完善“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和地方产业的良好对接,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青年人才23人。打造高能级产学研用平台。持续打造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宣建立研发中心,积极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如宣城市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宣城市安工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深耕微机电、微制造、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平台建设,黄贞益教授带领11名青年技术骨干潜心研发“3-6μm高性能锂电铜箔微轧制关键技术”项目。截至目前,已有418家企业与7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7个。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宣落地转化。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制度,完善“企业—政府—高校—人才”协同机制,发挥政府引导性投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参与积极性,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质效。如成立长三角新能源产业联盟、光储产业联盟等,成功举办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数字产业论坛等活动,揭榜新能源产业项目26个。举办长三角“一地六县”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会,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来宣联合举办科创成果转化主题活动的,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21486?ClassId=617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