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杨建锋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首批入选最高检“全国民事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上海法学会青年法律法学人才库”“上海法学会涉外法律人才库”。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法委副主任、上海法学会民法学分会理事、第二届上海市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
四年前,杨建锋经社会公开遴选,从一名高校法律学者转身成为三级高级检察官。在新的起点上,他严格自律、虚心好学,砥砺前行再出发,在民事检察工作中顺利实现了法律职业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优秀的民事检察官。
心系群众
在办案中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民事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连接人与人最重要的一条纽带,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事检察是四大检察之一,作为一名民事检察官,特别是从学者“转职”成为检察官的杨建锋,儒雅从容、风度翩翩,虽然不像公诉席上指控犯罪的刑事检察官那样锋芒显露,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亦是通过精益求精地办理一件件民事监督案件,贯穿在履职始终,既有效促进法律纠纷的化解,更推动社会矛盾的消除。
在一起民事监督案件中,朱某某通过司法拍卖得到房屋,但一直无法实际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多年奔波维权,却始终无果。杨建锋在承办这个案件中,一直从当事人的处境出发,深切体会当事人的困境和无奈。他在和当事人充分沟通、了解掌握事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立足事实和证据,梳理法律和法规,精准把握司法拍卖法律适用的规则,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和论证后提出了抗诉,并最终获得支持。当事人自然感激不尽,该案也成为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的首例民事检察监督案例。
作为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杨建锋也是身先士卒,组织重大疑难案件会诊、指导基层开展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工作、推进检察为民办实事项目成果转化、推动重复信访积案化解、起草民事检察公开听证规则……各项工作中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建言发声
为检察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贡献力量
身兼高校智库学者、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检察官等多重身份,杨建锋对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更为敏锐多元的观察视角,也努力为检察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建锋根据涉司法鉴定案件专项评查活动成果,参与起草并向上海市司法局制发《关于加强人身伤残鉴定管理的类案检察建议》,该案例被最高检选评为民事检察类案监督典型案例;他提出《关于发挥检察机关在APP侵害消费者数据隐私公益诉讼中的作用》,被上海市政协评为2019年优秀提案,经全国政协转送至有关国家部委;他提交的《民法典颁布后加强虚假诉讼监督,规制民事权利滥用的建议》,被九三学社中央社委、全国政协及上海政协采纳,并得到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充分认可。防疫关键时期,他提出《加大和解与司法救助力度,有效化解疫情合同纠纷》,为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智慧支撑;他受上海市法学会之邀参与《民法典》专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平台向广大市民逐条解读有关章节;他接受中央和本市多家主要新闻媒体采访,聚焦营商环境中的司法难点痛点、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教学相长
能动探寻民事检察发展规律
高校法律学者经历,让杨建锋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新时代做强民事检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不断深化研究民事检察发展的理论指引。
他在检察日报理论版发表《保护公益视角下民行检察发展比较》,提出保护公益是当代民行检察制度国际发展趋势,我国民行检察发展要促进法律监督与保护公益职能的有机统一;他发表《民事检察类案监督问题与建议》,并受邀参加有关央媒访谈栏目,提出应着力构建类案监督范式,实现监督机制化与体系化,抓好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形成检法良性互动关系,善借外力不断提升溯源治理能力;他主持完成国家检察官学院课题《民事检察类案监督问题研究》,申请获得最高检应用理论课题《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研究——实践问题与范式构建》;他承担完成上海市检察院重点课题《民行检察办案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并获奖,承担上海市检察院重点课题《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研究》;他主持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调研课题《关于失信执行人惩戒措施滥用规制的建议》……
作为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兼职教师,杨建锋在条线培训与民事讲坛首创开发《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前瞻》《民事检察类案监督问题》《民事检察支持起诉理论与实践》等前沿性课程,将理论研究成果教学转化,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为全国培训学员介绍上海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先进经验。
今年9月,杨建锋作了一个鼻咽手术,却没有遵循医嘱,迅速回归岗位。“没事没事,就是一个小手术,感谢大家的关心。”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他质朴且诚恳地回答。
奉献源于责任,杨建锋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在民事检察的领域深耕细作。“对检察事业的用心,对人民群众的热心,对法律研究的专心,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心,都值得我们学习,杨主任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同事们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