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人才是基本保障。韩家墅村作为北辰区首个亿元村,也作为曾经的赤字村,深知只有下好以产富村先手棋,抓牢聚才兴村胜负手,才能真正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此,村党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主动发挥政治功能,以党建促发展、聚人才、换新貌,2021年实现集体收入2.05亿元,成功摘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以实干实绩为“亿元村”的金字招牌注入新活力、新内涵。
抓实思想教育广聚商机,厚植兴旺富裕家底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的前提。村党委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当好主心骨,把牢思想舵,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炼强党性当好头雁。把重教育和立规矩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定期讲授党课,深入实地访学,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同步聚焦党性不强、作风不实现象主动纠治,并运用身边案例分层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党员干部讲原则、守底线,扛牢历史重托、发展重任。
二是利用外脑资源提升决策能力。把强内功和引外智结合起来,定期举办“堡垒工程”培训班,通过外出考察、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各支部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的能力水平;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种植、商贸物流等产业深入研究,结合本村实际建言献策,助力党委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把准自身优势、产业脉络。
三是扩资兴产高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现代金融互促共荣,依托天创资本、德墅小贷稳步开展对外投资,2021年实现对外投资收益0.7亿元,有力推动农工商公司各下属企业和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2021年合计实现收入2.0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大量吸附村民就业,极大支持了水果采摘、盆景种植等农业项目向都市化、高端化转型,形成了“以三强二、以二精一”的产业振兴新模式。
壮大基层组织广开才路,树牢扎根实干新风
人才汇聚,是实现农村永续发展的基础。村党委始终把培养后备力量作为长期战略,当好领路人,搭起创业台,助力青年才俊扎根乡土。
一是打造梯队建强堡垒。在青年中发现人才,在人才中发展党员,开展管培生招募专项计划,涵盖城乡规划、市政建设、金融、法律等多个急需专业,建成多元化人才库,并由村党委书记亲自统筹管理,实施轮岗及老带新培养制度,做到因材施教、辨才而用,进而遴选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青年人才培养发展,2021年新发展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9人,逐步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党员队伍。
二是优化机制激励实干。在制度上激励进取,在进取中营造氛围,建立覆盖本村学生、在职员工的进修补贴政策,2021年共计发放大学生及三好学生奖励50人次,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生助学补助1036人,金额合计294.89万元;重新修订村委会岗位招聘和薪酬制度,建立与职称、业绩挂钩的薪酬标准,举办青年员工培训班,开办水电、物业、工程等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在职员工自我提升、积极进取,逐步打造一支想干事、能成事的中坚力量。
三是支持创业共谋发展。树牢“乡村振兴必定有我”的导向,筹建青年联合会,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家乡建设,继续发挥大学生创业联盟作用,累计吸引103名本村大学生加入,主动提供场地、低息贷款、协助市场调研、帮助宣传等“保姆”式扶持,孵化本乡本土创业项目。其中韩家墅电商超市历经两年发展,2021年营业额已突破200万元,注册会员突破2000人,在售商品数量近万种,谱写出“实干富民、能人兴村”的新篇章。
弘扬优良党风广纳民智,焕发乡村和美气象
治理有方,是确保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村党委始终把改进治理方式作为用力重点,当好勤务员,共塑好乡风,实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秉公用权服务村民。以党纪党规为准绳,以决策规范为遵循,严格执行“六步决策法”等规定程序,并主动接受村纪检监察联络站、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确保集体资金更多用在保障改善民生上。2021年共完成城乡医疗保险报销1977人次,为460人办理低保或残疾人补贴,推动德墅门诊获批医保定点资格,村民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同步聚焦148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是党群共治塑造乡风。以群众所盼为标尺,以村规民约为纽带,广泛发动农民党员和青年人才,持续壮大志愿者队伍,在疫情防控、入户排查、扶危助困等基层治理实际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筑牢维护乡村安全稳定的红色防线。同时着力塑造文明乡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严禁大操大办,切实做到共建有合力、共治树新风。
三是以文促产擦亮名片。依托集体果园的自然禀赋和淳朴友善的乡村文化,用心打造“墅外桃源”文旅项目,自开业以来游客接待总量已达76万人次,运营收入1000余万元,发展固定采摘会员约1500个,接待团建100余场,承办30余场大型文化和公益活动。特别是今年5月项目二期正式对外开放后,仅“五一”期间即接待游客2.2万人,实现收入96万元,构建起“逐绿而行、因绿而兴”的新图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