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定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天津武清区坚持分类实施、精准发力,以强化文明实践促进宗教村蝶变作为切入点,从区级层面制定出台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19条硬核措施,突出联系、宣传、服务群众三个维度,打出党建引领组合拳。选取天津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作为试点先行推进,通过4年时间打造实践,形成了“党建引领+文明实践”韩村治理经验,推动韩村从“脏乱村”“落后村”变成新时代的“五星村”“先进村”,2020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21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强化与群众的日常联系,把党组织的关怀及时传递到村庄的角角落落,着力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
韩村现有村民1206户、3200口人,村庄规模较大,且信奉天主教群众相对较多,占村民总数22.1%。围绕强化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注关怀,村党组织主动走进群众,千方百计拉近与群众的“心距离”。
一是聚焦困难群体,常态化开展“结对子、认亲戚、常相助”活动。对村内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群众,动态摸排更新。对纳入台账的41户困难群众,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73名骨干党员结对认亲,做到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主要收入渠道,享受帮扶政策情况三个问明;致困原因、就业技能、帮扶需求三个弄清;有重病住院、有婚丧嫁娶、有子女辍学或失业、有思想波动、重大节日五个必访。村党组织每季度听取结对认亲开展情况,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村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力量,给予重点解决。目前全村41户“穷亲戚”全部脱困。
二是聚焦赓续红色血脉,建立双重培养机制。村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对村内优秀青年从年龄和入党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双筛查”。对重点培养对象,统筹村党组织力量,建立“1+2+2”后备干部联系培养机制,由1名村党组织成员重点培养2名党员、联系2名优秀青年。在联系培养过程中,做到“五个一”,即每月邀请联系对象参加1次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每季度到联系对象家中宣讲1次党的政策理论,每季度听取1次联系对象思想工作汇报,每半年了解1次联系对象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每年度听取1次联系对象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2018年以来,有48名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27人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2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支服务、凝聚群众的党员队伍持续建强。
三是聚焦信教群众把控,建立“分级划片一对多”联系机制。建立信教人员工作台账,整合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三支队伍力量,将707名信教群众划分为4个片区,每片区由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片长,片区内每名骨干党员就近联系5至7名信教群众,片区涉及的网格员协助做好日常联系工作,做到“三必做”,每月认领“微心愿”、每季度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每半年听取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信教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逐渐强化。
二、强化对群众的红色宣传,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着力彰显党组织的影响力
围绕强化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认知、坚定行动自觉,点面结合打出红色宣传组合拳。
一是着重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综合体”。借助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契机,高标准完成660平米文化礼堂建设,突出日常使用效能,年初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制定形成文化活动年度清单,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整合村内80多名文艺爱好者力量,组建“昭晗评剧团”“舞动人生舞蹈队”“艺涵书画社”等11支特色文艺团队,通过“表演+教学+切磋”的形式,轮番在党群服务中心向群众进行汇报演出。聚焦“一老”,建成600平米幸福大院,创新打造日间照料、健康指导、文化娱乐、老年课堂、精神关怀“五位一体”老年人服务体系;紧盯“一小”,建立了一支由村内10名退休教师组成的托管服务队,开设“课后半小时”作业辅导班。节假日期间,策划开展“多彩假期 伴我成长”等各类主题活动,促进青少年茁壮健康成长。
二是着重打造各具特色村庄文明实践点。围绕老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过往自发形成的聚集点位,突出文化长廊、文明实践广场等不同主题,打造10个文明实践点位,在不同主题站点着力构建文化展牌、宣传标语、新媒体展播、抖音号“四位一体”的宣传格局,及时开通两辆“新风号”文明实践专车,将10个站点有机串联,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即能浸润感受形式多样的文明新风尚。
三是着重打造“一个人的剧场”。聚焦村内100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党组织创新设立“一个人的剧场”,采取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村内文艺团体接单的方式,组织10名文艺青年精准上门送演,将党的政策方针编入戏剧内容,通过“古戏新唱”,推动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一个人的剧场”已组织开展24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最后一米”。
三、强化对群众的贴心服务,将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着力彰显党组织的向心力
聚焦民生关切,突出精细精准,村党组织靶向发力、全力解决。
一是坚持把志愿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村党组织根据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实际需求,开展全覆盖摸排,形成民生诉求结单、动态更新。整合大学生、退休老教师、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等具备一定特长人员,组建成立500余人的村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在文艺演出、农业政策、家电维修等方面困难诉求,依托志愿服务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为群众开展针对性服务。
二是坚持一以贯之落实年度10件民心工程。围绕村庄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聚焦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村民关注的核心事项,村党组织每年召开党员、村民代表、集体经济组织会议,专题研究确定为民10件实事。村“两委”班子成员挂牌推进,每月公开进展情况,促进村庄面貌显著改观,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村”。
三是倾力打造服务群众增收新模式。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契机,打造“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品牌引领”的群众增收模式,将村民土地整合,以入股的方式开展合作经营,形成了蟠桃、红薯、果仁三大特色产业。作为区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韩村党组织积极对接拓展不同培训班次,通过讲授韩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1条经验、品尝农家大棚席、观看红色演出、特色农产品采摘等途径,将韩村经验进行串联,创新推进研学基地和研学路线打造。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次20余个,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0余万元。申请培育“津小韩”品牌,通过设立产品展销吧、抖音网络直播快销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1万元增加到75万元,村民实现了“薪金+股金+红利”多渠道增收。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