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长丰县始终坚持“人才指数”就是“发展指数”理念,聚焦产才融合,打造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努力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
“人才+产业”同步招引,催生创新驱动“加速度”。立足“三主三新”主导产业定位,找准产业与人才发展的结合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推动“双招双引”有机融合,实现以产业吸引人才、以项目汇聚人才、以人才促进转型升级。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同步器”。坚持招商与招才同步,做到招商必须招才,成立“一区六园”发展建设工作指挥部,组建“一区六园”招才引智专班,统筹抓项目、引人才,提升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的耦合度,凝聚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外出招才8次,举办线上招聘会67场次、“心有梦·就长丰”线下招聘会55场次,发布各类就业岗位30000多个,为全县企业招工27129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3056人。坚持靶向引才,找准“着力点”。围绕解决“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人才”“产业人才在哪里”的问题。针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要素,把准产业方向,发挥市场“外力”作用,积极探索与第三方合作,精心筛选符合县产业特色的领军人才,靶向招引高端人才项目落户。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共建合肥长丰创新研究中心,引进李玉院士团队共建中国菌物谷,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室(中国-哥斯达黎加果蔬生物育种及职能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引才品牌,奏响“集结号”。深化拓展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纽带,多频次、小分队、分领域、分地区赴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高层次人才集中地区高校,开展“心有梦、就长丰”人才对接活动。14名大院大所专家来长丰任职企事业单位专家指导员,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家院校开展校企对接,其中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公司与安徽建工学院、合肥技师学院等7所院校集中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平台+项目”同步开发,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坚持以建好平台载体、引进高端人才的思路,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承载空间。高水准建设“智慧农业谷”。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学科与合肥市产业政策优势,建设“一院一园一基地”,暨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产业园、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引进各类科研人员175人,其中博士82人,近20支科研团队。高规格共建“产业研发中心”。围绕三主三新等主导产业,引导企业、领军人才与“大院大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先后建立“旭阳铝颜料公司与合工大共建联合实验室”“荣事达电器与安大共建安徽大学荣事达智能家电家居产业研究院”等170个产业研发中心,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生物医药等一批项目在平台上实现落地转化。高起点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建设作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工作站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与流动站联合招收、“人才+项目”等方式,吸引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博士后进站开展科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全县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19人,帮助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项。
“政策+服务”同步发力,优化干事创业“软环境”。坚持统筹发力,集成优化政策,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打造政策驱动的“强磁场”。聚焦发展所需、人才所需,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行动”,出台了“英才计划”、“揭榜挂帅”等引才办法,把扶持的重点向工业企业、向经济一线倾斜,建立1000万元“揭榜挂帅”引才资金,攻克制约县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人才贷”产品,支持人才发展,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创业贷832户13857万元,科创贷25户9010万元。构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城”。聚焦人才有感的“关键小事”,出台了“人才绿卡”暂行办法,从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医疗服务、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10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新建1000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开展企业沙龙、文化交流、体育竞技等活动10余场,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担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率先在全省成立人才公司,用市场标准对接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整合及优化,打破了人才工作体制化、机关化束缚。同时,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打造第三方机构代理、部门联合办理、“线上+线下”等“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项目路演等“全过程”服务,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培训、项目解读活动20余场,涉及256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