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是生态涵养区,也是农业大区,市委要求密云打造乡村振兴“密云样板”。区委将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
党建+“头雁”,建强乡村振兴“领路人”。“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和决定因素,密云区以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选举为契机,把党的领导贯穿全程,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持续激发“两委”班子活力。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年龄较换届前下降2.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3.94%,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所有村均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派强用好地鼠机,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驻村帮扶,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区1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有125个村完成消薄任务,占比63.5%。
党建+“帮扶”,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专项帮扶行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密云区创新实施“1+9+N组团式帮扶协作”机制,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统筹各类资源,逐步为每个乡村至少安排引入一家企业、一家科研教育机构、一个区直单位、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一名乡村振兴规划师、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一家社会组织、一家律师事务所、一名志愿者等,采取多种帮扶协作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特别是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圆满完成“消薄”任务,促进每个村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党建+“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密云区坚持以党组织为“纽带”,聚焦优势特色农业、特色文旅,深挖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心骨”。新城子镇巴各庄、二道沟等村“部门+村党支部+企业”合作运营建设集体蜂场,通过固定分红增加收益。石城镇黄峪口村党支部将民俗旅游与精品养蜂业有机结合,打造“中华蜜蜂生态观光谷”,擦亮“蜂盛蜜匀”金名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行“强村带弱村”组织联建发展模式,通过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着力破解薄弱村基础条件差、增收渠道窄、产业发展难等问题。通过流转村民闲置农宅或利用村集体房屋打造精品民宿,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改造发展精品民宿100余套,大城子镇下栅子村“大城小苑”、新城子镇花园村“陌上花开”等已成为京郊游网红打卡地。
党建+“人才”,打造乡村振兴“先锋队”。“发展好不好,关键看能人”。研究制定了《密云区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及《推动人才强区支持办法(试行)》《密云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等配套措施。积极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着力引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智库,聘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作为“外脑”,助力重点项目推进。例如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成立由35名外来人才组成的第11队,发挥“智囊团”作用,带动就业岗位450个,旅游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
党建+“服务”,营造乡村振兴“好口碑”。“满意不满意,关键看口碑”。密云区全力打造“密云先锋”党建品牌,创新实施“1+10”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组织党员就近就便联系10名左右群众,1.6万名农村党员联系服务25.3万余名群众,努力做到“三个带头”,实现“三个带动”,做好“两个服务”,提升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党员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引领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形成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引领带动群众理解、配合、支持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让“密云先锋”的旗帜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